昨天首次參加「香港實踐哲學學會」的聯誼活動。當晚認識了很多朋友,他們來自各行各業,由於來自不同領域,從言談間可以增廣見聞,實屬一件樂事。當然,我也借此機會,簡單介紹一下太極拳啦。XD
席上有一位朋友,是熱心的社會工作者。
她問道:「太極拳能否處理人與人之間的摩擦、衝突等相處問題?」
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。它們有著共同點,只是兩者之間交接的工具不同而已。
太極推手,以肢體作交流。
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則以言行作交流。
太極推手著重聽勁,即是時刻留意對方勁路,從而作出最理想的回應。太極拳論:「人剛我柔謂之走,我順人背謂之黏。」大概的意思是,當遇到一個剛猛的來勁時,要以柔化之,不以力抗。即使對方剛勁用盡,也該緊貼對方,時刻留意對方的一舉一動。因沒有接觸,便無從聽勁了。
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同出一轍,當摩擦和衝突出現時,我們該以柔化之,適當地退讓一下,不與對方抗衡。當對方冷靜下來時,則我順人背,試圖找出衝突源頭,對症下藥。這雖是眾人皆知的事,但往往知易行難。
回想當年與師弟練習推手,由於好勝,喜以力頂。每次推手都汗流浹背,氣盡力絶。有一晚,終於放下無謂的好勝之心,反而闖出另一片天。「鬆、不以力勝」在學拳的第一天已經知道的事情,竟然執著好勝之心,而無法做到。
人與人之間的摩擦,通常是來自意見不合。我們認為「對」的事情,是不是真的對了?還是我們無謂的執著心作祟?我們經常把問題歸咎於對方,何曾自我反省?我們有否嘗試代入對方的處境,了解對方的感受?

太極推手和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都是一門藝術。當中需要歲月的磨練,但離不開最根本的「自省 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