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斷捨離」環保從心開始

「斷捨離」的本質是什麼?環保為何從心開始?

不久之前,慈濟環保願行館邀請我搞一個關於環保的講座。一談到環保,我們常常提及源頭減廢,走塑,可重用資源回收等等。當時,我在想,環境受到破壞的根源在那裡呢?物件被掉了,成為垃圾,可重用的則拿去回收,不能重用的唯有被送到堆填區了。回收堆填似乎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式。若物件不曾出現,根本沒有所謂的堆填或回收,多好?物件被制造出來,源於我們對物質的欲望,源頭來自於我們的心,所以便造就了這個講座的主題「斷捨離 – 環保從心開始」了。

作為一位哲學諮詢師,我們會慣性地思考問題。什麼是「斷捨離」?「斷捨離」的本質是什麼?真的需要「斷捨離」?從以上的問題,一直思考下去,便帶出了更多值得思考的問題。「我的認知從何而來」、「判斷事情的角度」、「情緒衍生出來的行為」、「覺察內在的念頭」,以及「靜觀的方法」等,便成為這個講座的大綱了。

 

什麼是「斷捨離」?

在準備這個講座的內容時,我做了一些資料搜集。「斷捨離」的內容是:斷絕不需要的東西;捨去多餘的事物;脫離對物品的執著。斷和捨是行為,而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是期望達成的結果。但我們真的能夠通過斷和捨的行為,便能脫離對物品的執著?還是當我們能脫離對物品的執著,才能展現出斷和捨的行為呢?前者是從外到內的轉化,後者是從內到外的展現。若真的脫離對物品的執著,也沒有所謂的斷和捨了。

 

「斷捨離」的本質是什麼?

從「斷捨離」的內容得知,脫離對物品的執著便是「斷捨離」的終極目標。這裡又衍生出其他值得思考的問題。為什麼要脫離對物品的執著?為什麼我們會執著物質?執著的只有物質?脫離執著似乎是一種獲得自由的精神境界。有些人從來沒有思考「斷捨離」的本質是什麼,便跟著做。可能是受到潮流的影響,覺得「斷捨離」很型。又或者著眼於「斷捨離」衍生出來的「收納術」,把房間整理得井井有條,使居所更加舒適,而被深深吸引。又或者受日劇《少物好生活》的影響,高呼著要過「極簡生活」,定出不同的「極簡清單」,還有人甚至發起了「每天扔一件舊物」的打卡活動,恨不得扔得家徒四壁。「斷捨離」的本質,不是教人收納,更不是讓人走到「扔扔扔」的極端行為。若不從本質上探究,便會愈走愈遠了。

 

真的需要「斷捨離」?

讓我們幻想一下,來一個「斷捨離」的旅程。我走進你的房間,打開衣櫃,拿出一個名牌包包。請問幾耐沒有用過?兩年?扔得!那裡有對限量版波鞋。請問幾耐沒有穿了?從來沒有穿?扔得!那裡有一套漫畫。請問幾耐沒看了?三年?扔得!各位,如果被「斷捨離」的對像是一位收藏家,這樣的「斷捨離」苦不苦?當然苦啦!如果大家未有心理準備,千萬別「斷捨離」。知苦才會有離苦的欲望。若不覺得執著物質是一種苦,根本不用「斷捨離」,亦不可能做到「斷捨離」。

「斷捨離」是否正確?是否適合你?這裏涉及到一些價值觀的問題。我們經常受到種種價值觀的影響,但很少思考,那些價值觀是否正確?那些價值觀是否適合你?之類的問題。麻木地跟著那些價值觀走。若那些價值觀與你的思路一致,那問題不大。若那些價值觀與你的思路相違背,便會產生內外矛盾,苦不堪言。關於價值觀及內外矛盾的問題,留待下期再續!

🚩「斷捨離」環保從心開始
📌
日期:
時間:
 -
截止:
名額: 人
地點:

收費:

👤 講者: